推广 热搜: 行业  设备    参数  系统  经纪    教师  机械  中国 

湘西最后的赶尸匠还原赶尸全过程 揭让尸体行走真相

   日期:2024-09-19       caijiyuan   评论:0    移动:http://qyn41e.riyuangf.com/news/21454.html
核心提示:湘西自古多奇闻。在湘西,共有“三大邪”,其一为“赶尸”,其二为“放蛊”,三为“落花洞女”。也正是这三邪,让湘西成为一片不

湘西自古多奇闻。

在湘西,共有“三大邪”,其一为“赶尸”,其二为“放蛊”,三为“落花洞女”。也正是这三邪,让湘西成为一片不折不扣的神秘之土,而赶尸,则是其中最广为人知,也是最骇人听闻的事件,这些年不少影视和文学作品以此为原型加以改编演绎,更是越来越玄乎了。

笔者是一位小说作家,地地道道的湖南人,对湖南本土民俗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,前两年为了完成一部描写湘西的悬疑小说《鬼遮眼》,曾亲身实地去湘西探访过数月,既采访过与赶尸行当颇有渊源的老人,也曾在湘西村落的深山老林中寻找答案,在这篇文章中,笔者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来谈谈笔者眼中的“湘西赶尸”。

神秘骇人——走近湘西赶尸

“湘西赶尸由来已久,客死他乡之人,被赶尸人带领着,一步一跳行走在山林的夜色中。赶尸人手摇铜铃不紧不徐,死尸身披咒符亦步亦趋,山间小路上,但凡能够听到那铜铃响声的地方,鸡不鸣狗不叫,鸟兽回避,连游鱼都深深地潜入了水底。”这是湘西之行结束后,笔者在小说《鬼遮眼》开头写下的第一段话。

赶尸,顾名思义的话,就是活人赶着尸体走。用当地的行话来说,又叫移灵、走影、走脚,兴起于清朝中叶,发源于沅江上游一带。在中国,自古都有一个落叶归根的观念。虽说人死如灯灭,但生要见人,死要见尸,客死他乡之人,往往都要运回家乡安葬。这便催生了赶尸这个特殊的行当。

说到整个赶尸的经过,民间传说甚广,笔者觉得贯穿始终的是三个重要的名词:走尸、赶尸匠、死尸客栈。

在解放前,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,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,当然,尸体当然是不会自己行走的,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人,通过特殊方式来引路,这个人便是赶尸先生,当地人称之为“赶尸匠”。其实,说是“赶尸匠”不如说是“领尸匠”,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,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,尸体在一个以上时,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,每隔六七尺一个。通常来说,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,都由他一人赶,有些赶尸匠也会带着一两个徒弟,一是怕天黑路滑,尸体翻倒,多个人也多个照应,二则是有的尸体死相恐怖,多个人也能给自己壮壮胆。赶尸匠通常不打灯笼,手中拿着一个被称为摄魂铃的铜铃,摇得叮当直响,用当地人的说法来说,是让他身后的这些他乡之魂找到他的方向,不至于魂魄离体,成为孤魂野鬼。

“走脚”的时间选择也颇为讲究,赶尸匠一般是昼伏夜行,不会穿村过镇,而是选择一些荒山野岭,或是山间小路徐徐而行,这也很好理解,要是大白天的带着一队尸体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,还不吓死人呐?其次也是忌讳猫狗等畜生冲撞尸体,要是尸体残缺不全,也没法向雇主交代。赶尸途中有“死尸客栈”,只有赶尸匠和尸体入住,活人不住,由于收入不菲,这些客栈虽然看起来门庭冷落,倒也经营得不错。赶尸匠赶着尸体,天亮前就达到客栈,夜晚悄然离去。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,遇上大雨天不好走,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。雇主事先会给赶尸匠交上一半的钱,等到了目的地,交接了尸体,再把剩余的钱给补上,这一趟“走脚”便算是完成了。

笔者走访沅陵县的楠木铺乡时,曾遇到过一个名叫陶立栓的孤寡老人,老人牙齿差不多掉光了,啪嗒啪嗒抽了几口递给他的香烟,缓缓打开了话匣子。老人说,在他爷爷辈那个年代,村里有一个瘸腿师傅,以前做木工的,人家都叫他’李瘸子’,李瘸子腿摔折后,干不了活,便在附近山里开了一家小店,小店只有两间房,没有名字,但据说赚了点小钱,李瘸子后来还娶了个媳妇。虽然陶立栓老人没有明说,但笔者知道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尸客店了。死尸客店通常房门大开,当被问及这样会不会招贼时,老人咧开嘴笑了,“给死人住的,哪个敢进去哟!”

说了这么多,问题也来了,为什么要赶尸呢?直接陆运岂不是方便?这还得结合湘西的地理环境来谈。众所周知,和北方一马平川不同,湖南这边,是丘陵地貌,湘南和湘北还好,到了湘西,靠近贵州和重庆的地带,更是纵横交错,五里一山,十里一丘,加上地处沅江上游,多险地,水流急,这样的山地地区,车马很难通行,而早些年马路又没有现今这么发达,只有由人带着尸体翻山越岭才能运出去,所以才会有赶尸匠这种特殊的职业。

有书面文字详细记载的的赶尸活动主要出现在湘西的沅陵、泸溪、辰奚、叙浦四县。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不能过洞庭湖,向东只到靖州,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,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。传说,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,再远就出了界,即使道司法术再高也赶不动那些尸体了。著名苗族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:“经过辰州(今沅陵),那地方出辰砂,且有人会赶尸。若眼福好,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,汽车近身时,还知道避让在路旁,完全同活人一样。”

湘西还有一个特点,这里少数民族众多,共有土家、苗、回、瑶、侗、白等30多个民族,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,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、刑法、巫术的民族,因此赶尸匠在当时也被看做是“半人半巫”的存在,备受敬畏。巫是什么?古人说,巫者,医也。所谓“医”,在古人眼里,就是人生乃至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境界。《黄帝内经》就是证据。在以前科学不发达的年代,民间普遍认为“医”和神灵相关,湖南在战国时期是楚国,“楚地”也便一直沿用了下来,赶尸、蛊术等都属于楚巫文化的一部分,而巫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,赶尸通常被认为是白巫术。

传男不传女——赶尸匠的传承

赶尸匠古时被称为“道司”,用当地土话来说又叫“吆死人”,记得笔者刚湘西凤凰县城的时候,在一家土菜馆吃饭,老板娘六十来岁,一听到提起赶尸,第一反应就是“是不是’吆死人’?”

外人把赶尸匠看得很神秘,但在赶尸行当里看来,和其他职业没什么两样,都是混口饭吃,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纯粹为了兴趣做这行的。因为不是每天都能接到”走脚“的工作,赶尸匠大多都有自己的主业,有点儿像是兼职的味道。赶尸匠平时大都呆在家里,跟普通农民一样,日出而作,日没而息。只有接到赶尸任务时,他们才将自己装束一番,前去赶尸。在赶尸人的专业术语中,并没有“死尸”或“死人”的称谓,死人称为“喜神”(死人的谐音),每次赶尸,必须有两具以上的尸体,不然就不叫赶,叫“背”,找一个胆大的把死人背回去就得了。

赶尸是门手艺活儿,规矩繁多,又因手法不同,分若干流派,各赶尸家族族规也不尽相同,流传较广的大致有两点。

一、传男不传女。在湘西,赶尸传男不传女,巫蛊传女不传男。赶尸为什么只传男人呢?其实很好理解,男儿力气大,胆子壮,在赶尸匠看来,还有一点就是阳气重,可以镇住死尸的阴气。

二、传内不传外。赶尸家族对自家手艺绝活儿都严格保密,从不外泄,只有血缘关系的男性才有继承权,毕竟是吃饭的家伙,多一个人知道,也就多了一个人抢饭碗。

另外,赶尸还有“三赶三不赶”之说。雷击殆命者不赶,此类人在苗民看来是不孝不仁、暴殄天物之辈,早被雷神打得三魂七魄俱灭;投河吊颈者不赶,他们的魂魄被野鬼纠缠,招回会影响旧鬼投生,宿命如此;病死者不赶,其魂魄已被无常勾去,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。

这些说法,听着邪邪乎乎的,但古人大都敬畏鬼神,赶尸匠更是“靠天吃饭”,挣钱的同时,也得求个心安,有诸多讲究也就不奇怪了。

赶尸,其实说到底,就是门交易。用营销学的观点来说,有需就有供,赶尸为顺应市场而生,而赶尸人则是抓住机会,把传统文化转为生存资源,堪称是目光敏锐、头脑灵活的智者。

赶尸流行的原因——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

赶尸这一奇风异俗之所以会在湘西流行,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。

首先,历史沿革。中国人的浓厚的乡土情结。所谓狐死首丘,落叶归根,客死他乡之人,哪怕山高路远,其家属也要想方设法将尸体运回故里安葬,在战乱或是瘟疫流行的年头,赶尸的生意尤为火爆。

其次,地理因素。湘西崇山峻岭,车马难行。湘西属于偏远山区,经济和文化相对闭塞,早些年更是不通公路马路,只能走一些蜿蜒曲折的山道,用交通工具长途运尸体是行不通的,这也让机动灵活的赶尸行业成为可能。

最后,成本考虑。赶尸成本低,价格平民化,属于”经济适用型“。湘西经济发展滞后,贫瘠,当地普通百姓多以种田,打猎,采药为生,更多的是靠天吃饭,要是遇到个天灾人祸,客死异乡,请赶尸人运尸要相对便宜,因为赶尸人是很多尸体一起赶,并不是专门为你走这一趟,可以理解成凑单的形式,分摊下来的成本就很便宜了。当然,有钱任性的富户大可不必如此麻烦,多花点钱,找几个壮汉,把棺材扛回来就得了。

但在全国,和湘西地质地貌相似的地区不在少数,例如四川,山城重庆等,为何单单只有湘西才有赶尸的习俗呢?笔者认为,与一个地方的民俗民风有关系。苗族历来信奉巫蛊文化,而赶尸中的一些理念和技法,则是结合了巫术的,赶尸可以看做是巫文化的一个扩展。对于巫文化,湖南吉首大学《苗族通史》副总主编吴曙光认为:巫起源很早,和中国的传统道教是很接近的,道教中的玄学奇门遁甲,就受巫的影响很大,道和巫同宗不同源,都是以南方楚国为核心,道家的著作《庄子》当时就将楚巫文化记录了下来。

赶尸现状——可悲的文化断层

很多人都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知道湘西赶尸的,像是八十年代林正英的僵尸片,让“赶尸”这一原本是地域性的奇风异俗几乎变得家喻户晓,只要一提到湘西,就会联想到赶尸。的确,这种风俗解放前在湘西很流行,但解放后,随着政府大力进行科普教育和破除封建迷信,赶尸这种古老又恐怖的活动就几乎绝迹了。这样的结果多多少少有些遗憾,毕竟再也无缘一堵湘西赶尸的真正风采,但笔者认为,就像是濒危动物一样,一种地域文化的消逝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。

首先是文化的断层,赶尸人手艺的传承,青黄不接。现在是信息化时代,文化也变得多元,原本闭塞的湘西也渐渐开放了起来,年轻人不遵循守旧,更愿意接受一些新鲜事物,对这些祖辈传下来的传统也提不起兴趣,不愿意学,几十年过去,曾经的赶尸人大都已故去,尘归尘,土归土,和他们一起埋葬的,还有那曾神秘骇人的赶尸历史。

其次是被科技取代。以前的山区通车了,隧道也开挖了,交通越来越便捷,在运输尸体方面,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比传统的赶尸效率提高了不止一个量级,也大大的节约了时间,赶尸这个职业也便慢慢没落,直至淘汰,彻底沦为一段记忆了。

放眼现在,其实你会发现赶尸和许多曾流行一时的老传统手艺一样,结局都是惊人的相似。远点的像是皮影戏等,近一点的,像笔者小时候常见到的吹糖人儿的老师傅,现在都极少见到了,要么是被其他科技产品所取代,要么是因为不能推陈出新难以适应市场,被一点一点地抛却在时代的洪流之中。

科学解密——湘西赶尸到底是真是假?

说了这么多,大伙儿对湘西赶尸应该都是略知一二了,相信最大的疑团就是“尸体为什么会自己动呢?”时代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,用一些人云亦云的伪科学解释听起来虽然玄乎,似乎还有些道理,但终究难以服众。近年来,好奇的人们不断尝试解密赶尸现象,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说法。

第一种说法:尸体其实是背的。赶尸人事先会在尸体上涂上药水防腐,用黑布盖上,然后带着两三个徒弟,轮流背运尸体,直至目的地。至于口中所念的咒语,和手中摇的铃铛,其实是为了制造恐怖气氛,让生人远离。因为赶尸人走的是夜路,黑灯瞎火的容易出现视觉误差,所以尸体看起来像是在自己行走。这种说法目前传得比较广。

第二种说法:尸体是用扛的。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台湾一家名为《怪力乱神》的电子版上。2006年,《怪力乱神》上刊登了一篇揭秘赶尸的文章,大致的意思是说,在赶尸时,赶尸人会用一根细长的竹竿,从尸体腋下穿过,并将手臂捆绑在竹竿上,尸体穿着宽大的寿衣,遮住了竹竿,而赶尸人则扛着竹竿走。由于竹竿受力后弯曲,带动尸体晃动,在夜里看上去就像是直立的尸体双手平举在跳跃一般。

扛尸这种说法看似合理,似乎也能解释得过去,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漏洞百出。

首先,扛尸必须对赶尸人的身高提出要求。就是一前一后的赶尸人和徒弟的身高必须要超过尸体的身高,要不然连尸体都架不到竹竿上,脚不悬空的话,怎么扛?而且两人身高得相仿才行,否则极难掌握平衡。

其次,用竹竿来承重真的靠谱吗?赶尸人为了提高效率,一般都是多具尸体一起赶,竹竿毕竟不是钢管,压上一具尸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形,更别说多具尸体了,大家不妨和笔者一起算一算,客死他乡的大多为青壮年,三具尸体可能就接近四百斤,四具尸体就五百多斤,分摊下来,两个赶尸匠,每个人的肩膀上就要承受两百斤的重量,这除非是天赋

本文地址:http://fmiwue.riyuangf.com/news/21454.html    迅易网 http://fmiwue.riyuangf.com/ , 查看更多
 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新闻列表
企业新闻
推荐企业新闻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鄂ICP备202001847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