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新泽西的公寓有些年头了,每次纽约暴雨暴雪都要出点意外,去年房顶漏了三四次,动辄就泡湿天花板和地板,第一次花了几千美元请人上门清理。那个星期我的情绪丧到爆炸,每一天看到漏水的房顶,都会心里纠紧,眉头紧锁,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毫无乐趣。
如何“放下”?
《臣服实验》的作者在他的另外一本书《不羁的灵魂》也描述过类似的状态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为了恐惧即将到来的痛苦,本质上会习惯转移注意力、或者利用聪明的大脑给自己找借口,让自己勉强对当前的状态好受一点。但是这种转移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反而会把那些坏情绪变作心里更深的伤口,成为一种时刻会卷土重来的负面信号。
能做到第一重“放下”的人,在这个世界上的烦恼便会少了很多。可以更容易接受生活中偶然的波折与不顺,并且在任何看似艰难的环境里,迅速接受现实找到乐趣。
坚持练习这种“放下”的能力,在遇到人生更大的挫折和剧烈的变故时,也更容易快速接受现实,不去怨天尤人或者逃避,而是在困境中找到绝处逢生的信念。这一点可能有些反常识——我们常常觉得人要有一种不服输、不认命的精神,当老天待我们不公时,当自己天生起跑线比别人落后时,怎么可以“放下”?怎么可以臣服于命运的安排?“放下”是一种内心状态,并不是一个现实行动。“放”的是因为无法控制的外界环境,而给内心造成的痛苦。这痛苦往往才是我们无法去行动的根源。那些经受了事业上的打击、生活中的意外而一蹶不振的人,往往是因为无法接受现实,过度沉溺于不符合大脑预期的当下,而造成强烈的内心痛苦。这种痛苦让他们无法去获得一种“热爱”和“相信”的感觉, 找不到爬起来重新生活的动力。“为什么这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?” “我凭什么要经历这一切?” “我根本无法面对,还是逃避吧。” “这破日子,我不过了!” 这些都是无法放下痛苦而最典型的心态。在这种状态下,“放下”,意味着接受世界无法永远按照我们预期所发展。在茫茫宇宙的概率世界里,理论上任何小概率的倒霉事,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。利用同样的练习,去观察内心那种因为世界的运行与我们想象的不一致,而带来的巨大痛苦,让那种痛苦从心中流过,不去抵抗、不去找借口、不去建立一套价值体系作为防御堡垒,去用最勇敢的自己来解构这个痛苦本身。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就非常接近这种状态。里面男主人公即使蒙冤入狱,几次遭受不公正的对待,也从未消沉、逃避。每一次在接近希望时被命运狠狠摩擦在地上,他都不会浪费时间在怨恨现实、消极痛苦中,而是迅速整理好自己,在新的赛道上,重新寻找生的希望。
“希望”、“信念”、“热爱”这些心理状态,一定是发生在“放下”之后,或者在“放下”的那一刻感受到的。就像是太极图的黑与白,两种状态无法共存,只能互相转化。要先从痛苦、消极、不接受的黑色能量里走出来,“放下”那种执念,才能走入闪烁着温暖光芒的白色能量。
我曾听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,就是我们每个人,都仿佛一只刺猬生活在世界上。只不过刺猬的刺长在身上,别人看得见,而我们的刺长在心里。一旦别人的有意或无心的行为碰到了这跟看不见的刺,刺就会暴涨外露,变成锋利的武器来刺伤对方。
学会放下对他人的预期,意味着我们要彻底拔除心里的刺,将自己大脑中那个“人格”做一次全面的更新。只有拔掉了刺,心里的伤口才能长好,我们才能不再因为畏惧疼痛,而做出一个又一个逃避的人生选择。
如何拔刺?从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中,自己最容易被trigger、产生强烈情绪困扰的地方开始。只要刺没有拔掉,相似的情绪就会反复出现。每一次激烈的负面情绪被激活时,都是生活给的一个机会,让我们观察到它的存在,通过觉知和专注,做出不一样选择。往往在激烈的情绪刺激和撕心裂肺的冲突后,内心的能量如同撞破一股无形的墙,终于打开了一个口子,获得精神的成长。在激烈情绪出现时,先不要去'react' -- 停止那些你本能想要做的事,比如说和那些刺激你情绪的人吵架、迅速做一个改变现状的决定等等。给自己观察这些情绪困境的空间,先和那个会引起情绪变化的事件或人保持距离,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不断向自己提问:
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?
这种感受让我本能的想要做什么?
激发这种感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?
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?我厌恶的到底是什么?
找到那个精确的、让自己产生激烈感受的“事件”,在大脑里想象它,然后问自己:我一定要产生这种情绪吗?有没有可能想想自己自己完全接受,对这个事件产生积极心态的样子?
没有办法彻底“放下”自己对别人的期待,带着刺的我们,永远不可能去学会给出无条件的爱,也很有可能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爱。
她说,她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对方。她脑子里一直有一个理想男友的模板,因此看对方永远带着判断和挑剔。只有当对方符合她的期待时,她才会给出积极的情绪,觉得自己可以去“爱”。可后来那次事件让她意识到,她永远没办法真正控制这个人,或者说,她控制不了任何人,去活成她心中想要的样子。不管她曾经多么坚信自己执着的那套“完美”模板,这个世界,别人和她自己,就是不完美的。这种执念是她所有痛苦的来源。那次旅行她经历了许多事,也遇到了很多人。她终于懂了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。她开始学着放下心理那堵用来筛选“值得”和“不值得”的墙,停止将心里的种种价值标准投射到世界上,而去接受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,也学着去感受那些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。将心里的刺拔掉,就可以随时随地都感受美。也是在这次蜕变后,她开始注意到男友身上那些被她忽视,或者惹她生气的部分。那些她曾经一直抱怨加班不陪她的夜晚,对方却以自己的方式去发光发亮,感受自己生命的意义。她忽然开始觉得,对方这种灵魂在燃烧的样子,本身就已经足够可爱。当她开始真正欣赏男友作为一个人的完整灵魂,而不是只去赞扬符合她价值判断的那部分时,男生的态度也悄然转变了。他不再想着逃离,想着寻找自己的意义,而是从两个人的相处和陪伴中,获得了越来愈多的价值感,也更加愿意减少工作陪在她身边。那次见面时,她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,并回去琢磨了很久的话。她说,有时候,人要先学会放下,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。对自己:接受自己最自然的样子,不去试图让自己变成某种样子的人
对自己
我们的价值不被任何外在结果所定义
在每一个当下的选择中寻找真正的自己第三重放下,是对自己。
这两种状态,本质上都是将自我价值固定在了自己可以通过“努力”实现的外部结果上。我们主观上先是局限了自己,觉得自己一定要不断处于一个智力脑力的巅峰状态、不能犯错误,要达到某项成就,才能享受快乐,才能从价值上肯定自己。
我之前在《2020年终总结:不要让追求优秀成为生命的陷阱》里面提到过,做一件事情,如果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结果上,则会丧失对过程的热爱,也让我们不断患得患失,无法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。只注重最终结果的心态,往往会导致一条通往那个结果最难的路。从长长久久的生命选择来看,认为自己只有实现某个外部成就,人生才是有意义的,则很容易在不断追求目标中迷失了自己。这个目标很有可能跟对“世界”的执念和对“他人”的执念相关,比如说一定要获得大量财富、一定要得到某个群体的认可,但这个目标也有可能只跟自己有关,比如说一定要在某个竞技体育中拿到名次。其实这些执着都没有什么不同,我们不仅不能随心所欲的控制世界的机缘、他人对我们的看法,甚至不能随心所欲控制自己。我们常常以为一些事情只要“努力”就够了,仿佛自己不成功只是因为没有付出时间,但在真实的世界里,决定我们能否让自己把一件事情做成,往往取决于心态、信念和情绪价值这些软性因素。长长久久的坚持需要的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狠劲儿,而是一种符合生物运行法则的'positive reinforcement' -- 激励性奖励。让自己从参与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体会到价值和意义,这样才能在每一天醒来的时候,都愿意毫无保留的为这个目标而努力。任何需要个人通过消耗时间和智慧而达到的成就,对处在其中的个人来说,一定是一个高度专注且快乐的过程。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没有在过程中的快乐,而在于结果的成败与否上,很容易就脱离了热爱而进入了执念的领域。一个执着于结果的人,时常容易进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。因为无法爆发出最大的潜力,所以很容易失误。又因为将自我价值与事情的结果绑定,任何一点小的不顺利,象征着失败的风吹草动,都会极大影响自己当下的情绪,进入一个更纠结、更丧的状态。这个状态又会让小的失败更容易发生。即使最终突破这些阻碍,努力加上机缘达到了那个结果,也可能就像今年大火的迪士尼电影《心灵奇旅》,即使通过一场忙碌实现了这个目标,内心也会爆出巨大的空虚,兜兜转转才意识到Life is not about its purpose。
生命不是为了某个自己或他人所定义的“目标”或“意义”。那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
不在于渴望某种外界的变化,不在于渴望某种群体的认同,甚至不在于渴望某种针对自己的突破,当我们把这些一个个都“放下”了,留下的是什么?是当下,只有当下。是在每一个当下,意识最纯粹的存在本身,指引我们做出的选择。是一个向往成长、平静、爱、光明的选择,还是一个向往恐惧、迟疑、混乱、伤害的选择。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,也唯一能够定义我们的,只有这个选择而已。**想讲一个我去年在夏威夷跳海的故事。去大岛的那天,我们一车四个人,开到了大岛最南边的一处悬崖,这里也是整个美国最南边的地方。车停下来,我正好要打个工作电话,朋友们就先下去走走。等我电话打完,下车想去找他们,就莫名看到了不远处悬崖上站着的零零散散几个人,好奇心驱使走了过去。那是一个将近十二米的悬崖,站在悬崖边可以看到山体垂直落入水中,海水碧蓝如同宝石一般,日光下莹莹发亮。
十二米真的太高了!我看一眼都觉得腿发抖。
转头看一下四周,发现有几个当地的渔民在晒太阳,也有几个游客在跃跃欲试想要跳下去。我看了几个人来来去去,有的人一口气冲到崖边又几次退缩,有的人拿着gopro自拍头也不回一跃而下,有的人则和朋友一起互相鼓励着跳下去,然后在水里大笑着拥抱。这里太美了,人性最真实的恐惧,突破自己的勇气,与朋友之间的联结,全部都活灵活现展示在这里。我看的入迷,旁边的一个晒得黝黑的渔民问我,你要跳吗?我吓了一跳,摇了摇头,说我不行。他咧嘴一笑,你会跳的,我能从你的眼神里看出来,你想跳。我想跳吗?我开始问自己。我从来没跳过这么高的悬崖,站在这里感受到了剧烈的恐惧。但我又知道自己体力和生理上可以——我学过自由潜,会游泳,这里是世界绝佳的跳水场所,只要往前走一步就下去了,海水很深、山体没有额外的突出或障碍,安全系数很高,而且水下和悬崖上都有很多人,有了意外情况也可以救援。跳下去之后,要从一个钉在悬崖上的梯子爬上来,我的上肢力量也还可以,只要我敢,这一切都不是问题。只要我敢。但我为什么要跳呢?我想了想,如果有朋友在这里帮我录像的话,我说不定会为了拥有一个厉害的视频而跳水,证明自己强大的冒险精神和勇气。可现在只有我自己在这里。等等,我在脑子里重复了一遍这一句话。现在只有我自己在这里。站在我和跳水之间唯一的一个阻碍,就是我自己的恐惧。如果我去跳了,没有人看见,没有人录像,我不是为了别人而跳。而是为了突破我的恐惧而跳。一切只在当下。想到了这一点,我心脏开始狂跳,大脑突突作响。要突破我的恐惧吗?要试试吗?我跟自己说,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要突破自己的恐惧的,要看机缘,要看启示。我需要一个sign。正想着,一个金发小哥走了过来。我刚刚看着他拿着gopro一鼓作气冲了出去,很快就爬上来了,还要再尝试一次。小哥看了我一眼,问,要一起吗?我愣了一下,冥冥之中大脑里仿佛声音告诉我,你不是要一个sign吗?这就是了,你要突破你的恐惧吗?我的身体比大脑反应的更快。我猛地站起,大声地说,Yes!然后麻利儿的站在旁边脱裙子,因为今天要下水我里面就穿的泳衣。摘下太阳帽和墨镜,把手机放到里面,我走到他旁边说,let's go。真的要跳的那一刻,我怕死了。我全身都在发抖,但也有另外一种强烈的信念告诉我,这只是我自己的恐惧。这恐惧就是那个我人生中,所有在阻碍我、折磨我、给我造成痛苦的东西。我曾经不停地希望世界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运转、别人按照我期待的方式对待我、我自己能够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目标。这一切一切的执念,都是恐惧,是不能接受命运的无常,是千万年进化出来的大脑执着的固定住一个未来的图景,因此拼命在定义自己眼前的路。这恐惧如同一只无形的手,在我的人生路上,将我拍到打歪,让我绕路无数迷失在外。我最大的敌人,从来都只有自己的恐惧。而如今,这恐惧就明明白白站在我面前,我看得到它不停在揉我的心,拧我的肺,让我退缩,然我逃避。但我,可以选择。那一刻,我忽然体验到了“free will”的意义。所谓的自由意志,就是能够拥有觉知,判断恐惧,能超越恐惧,做出一个遵从本心的选择。这一次,我不会再选择屈服于恐惧。一、二、三,我们一起跳了。身体悬空的那一刻,我的大脑完全空白,耳边的风呼啸而过,一股强烈的战栗从我脊柱升起,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打开,给我传递了巨大的能量。那是自由的能量、新生的能量,是一种相信自己,发自内心的接受自己,并爱自己的能量。几秒钟后,我落入了水里。落水姿势不对,腿上一阵刺痛,但并无大碍。我一边踩水一边大口喘息着。海水又深又蓝,几条赤色的鱼从我脚下游过,眼前居然是一方悬崖下的孔洞,有若隐若现的浪花,和几个再玩水的小孩子。我仿佛重获新生一般。还没结束,我还要从那个钉在悬崖上的梯子爬上去。
那梯子裹了胶布,但又湿又滑,我赤手赤脚,身体还在因为刚刚落水的刺激而轻轻颤抖。我深呼吸,一步一步,手脚并用的爬上去,太阳火辣辣照在我的后背,这一路虽然艰难,但我并无太大恐惧,我知道只要自己保持专注就可以。
马上快到顶的那一刻,上方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:”天啊那是丹洋吗?你怎么自己跳了?” 居然是车里的小伙伴,刚巧也逛到这里。昱辰也在。最后一步,朋友拉了我一把,然后纷纷大呼小叫的问我发生了什么,怎么就自己跳了。我嬉笑着一一回答,这种感觉好奇妙,我跳的时候,从未想过要向任何人证明我的勇气,甚至也没有视频和照片,可如今我从这唯一回来的路爬上来,又所有人都知道我跳了。
人这一生,永远在不停的定义自己,也永远在不停的被别人定义。父母的期待、社会文化的规训、群体的观念,都会不断塑造我们脑海里,那个对“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”的认知。有时候经历过漫长的痛苦和挣扎,突破了这些外部意义,我们还是不肯放过自己,甚至把热爱变成了执念,一次又一次迷失在恐惧的迷宫里。我在《不负热爱》讲过自己的故事。我从中国到美国,一路走来,都在不停去定义自己要追求什么、想要获得什么,也一次次破局,换了工作,有了新爱好,不停地找到“热爱”,找到“是”,放下那些“不是”的东西。找到最后,我发现“是”与“不是”,竟然只存在于一个个的当下。大脑自然而然渴望稳定、安全、可预测的未来的这种生理机制,不停的带来“恐惧”、“执念”、“不肯放下”这些心态,时刻在诱惑着我做出一个简单的、逃避的、不去触碰到心里的刺的选择。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修行之路。人这一生,就是要不停地通过体验种种现实,拥有渴望、拥有热爱,经历求而不得的同,失而复得的喜,有欢喜、有离别、有迷失、也有觉醒,来不断去找到自己,打开自己。去不断在每一个当下,让真正的自己去做选择。在这个过程中,找到给自己无条件的爱,拔掉心里的刺,疗愈所有的伤口,去体会那种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的能量。去不停地告诉自己:
如果我感受到了恐惧、犹疑和拖延,相信自己。
相信自己心中有光,前途明亮,积极的信念可以勇往直前。
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限制我,我不被任何事情所定义。
感受自己的内心,意识到我可以完成任何事情
只要我愿意突破心中那堵墙
如果我感受到了执念、焦虑和压力,原谅自己。
告诉自己我的价值不在于外部成果,我不被任何事情所定义。
感受自己的内心,告诉自己我没有什么一定要完成的事情
也没有什么一定要实现的使命
Life is about spark, not purpose
在每一个当下去感受,去选择,去成为自己
End
另外,我的新书《不负热爱:法大、耶鲁、华尔街历险记》已经正式发售,各大电商平台都可以买到。
点击图片购买,可以随机抽中我的手写新年寄语+签名版本。一共只签了100本,每一本的寄语都不同,概率很小,祝你好运。
扫码订阅丹喵课堂出品的
《美国法学院学习指南》
一套带你走入新世界的学习方法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