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行业  机械  设备    教师  经纪  系统  参数    蒸汽 

河北之名的来龙去脉

   日期:2024-09-19     移动:http://qyn41e.riyuangf.com/quote/18924.html

河北之名的来龙去脉

 

我们知道,现今河北省的政区建置直接承自民国时期的河北省,民国时期的河北省是在1928年由直隶省改置而来。对于当时直隶改称河北的历史依据,一般都认为此名远承唐代河北道,如《河北政区沿革志》(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。)、《河北简史》(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。)和《河北省志·政府志》(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。)等即持这种看法。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。


“河北”作为我国省级或曰第一级政区名称有一个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,它作为地名首先使用于自然区,其次是大军区,最后才是大政区。作为自然区,河北一名的含义非常浅显易明,因为位于黄河之北而得名。然而河北作为区域名称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,与其涵义相同的河内一名则出现较早,《春秋》和《左传》都不见河北一词,却有河内一名,《左传》定公十三年即有“锐师伐河内”一语。古人之所以称河北为河内,与地理方位和风俗习惯有关。由于上古时代中国的核心地区多处于北温带,为了采光和取暖的需要,人们的居室处所多是坐北朝南,因此形成了北为上南为下、北为内南为外、北为里南为表的心理和习俗,例如称岭南为岭外或岭表,称江南为江表等。以河内指称河北就与这种传统密切相关。如《史记》卷129《货殖列传》有所谓“三河”之说,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这里所谓“殷人都”指的是商朝后期的都城,即今安阳一带的殷墟,因位于黄河之北而称为河内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曾对“三河”有过界定,称“河东曰兖州”,“河内曰冀州”,“河南曰豫州”,明确地将位于黄河之北的冀州称为河内。再如《史记》卷44《魏世家》有“任西门豹守邺,而河内称治”。唐人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对此解释道:“大河在邺东,故名邺为河内。”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则认为“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、河北,故呼河北为河内,河南为河外。”无论是司马贞认为黄河位于邺城之东因此称邺为河内,还是张守节认为古代帝王之都多在河东、河北因此称河北为河内,都说明了河北与河内为异名同指,都是指黄河以北地区。


河北作为大军区的名称始于东汉末年。早在建安九年(228年),曹操就以荀衍为监军校尉,都督河北诸军事,治邺城。(《三国志》卷一○《魏书·荀彧传》。)都督是当时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。这里的河北是指黄河以北,这也是河北作为军区名称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。不过这时的都督还属于临时差遣,旋置旋罢。曹魏时期,都督区作为军区逐渐趋于稳定,河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军区之一,统辖范围包括冀州、幽州、并州,治所在信都{今冀州市},先后担任者有吴质(《三国志》卷21《`吴质传》称“(吴质)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”。2/607)和陈本(《三国志》卷22《陈群传附孙本传》:“(陈本)迁镇北将军,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”。2/645。)等。西晋以后,都督河北诸军事也长期存在,如何曾、成都王司马颖、王浚等都曾都督河北诸军事。


河北作为大政区名称的使用与北朝时期的行台有关。行台最初是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,以后逐渐成为带有地方政区性质的常设机构。其演变轨迹大致是:十六国北魏前期的行台是综理军民,以军事镇守为主的最高权力机关,开始出现了向驻治地方机构过渡的趋势;北魏后期的行台,完成了由临时差遣官向常设正式官的转化,行台的职官地位得到基本确立和组织机构臻于完备。北齐时期,行台已经成熟定型为最高一级地方机构。


河北作为行台区至迟在北魏末年的孝庄帝时期已经出现。《北齐书》卷23《魏兰根传》“庄帝之将讨尔朱荣也——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,欲防井陉。”“永安末,兰根为河北行台,引明郎为左丞。”永安是孝庄帝的年号,凡两年,自公元528年至529年。魏兰根是北魏至北齐的大臣。魏末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八个地方行台区,河北行台区是其中之一,这是目前所见河北作为大行政区名称的最早事例。(有关行台的内容据《文史》第33辑所刊牟发松《北朝行台地方官化考略》和1991年7月武汉大学出版社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》11期所刊《六镇起义前的北魏行台》等文。)当然,这时的河北行台区为时不久且不稳定。


隋代也曾经设置河北道行台区,称河北道行台尚书省,时间自开皇二年(582)至开皇九年。《隋书》卷1《高祖纪上》“(二年春正月)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于并州,以晋王广为尚书令”,“(六年)十月己酉,以河北道行台尚书令、并州总管、晋王广为雍州牧,余官如故。”晋王杨广虽然加官雍州牧,而河北道行台的设置依然如故.《隋书》卷30《地理志中》太原郡条称“开皇二年置河北道行台,九年改为总管府。”可知河北道行台至迟持续到开皇九年(589)。


不过这时河北道行台的辖区非常广大,不仅包括今河北省大部,还包括今山西省地区。《隋书》卷46《赵煚传》“武帝出兵巩、洛,欲收齐河南之地。煚谏曰:‘河南洛阳。四面受敌,纵得之,不可以守。请从河北,直指太原,倾其巢穴,可一举以定。’”在赵煚的观念中,太原是作为河北的一部分。《隋书》卷40《梁士彦传》谋反“复欲于蒲州起事,略取河北,捉黎阳关,塞河阳路,劫调布以为牟甲,募盗贼以为战士”《隋书》卷24《食货志》开皇时期“时百姓承平日久,虽数遭水旱,而户口岁增,诸州调物,每岁河南自潼关,河北自蒲坂,达于京师,相属于路,昼夜不绝者数月。”蒲州治于蒲坂,蒲州在今山西南部的永济,梁士彦谋划“于蒲州起事,略取河北,”《食货志》认为河北的“调物”通过蒲坂运入长安,他们都认为蒲坂以北属于河北。《隋书》卷62《元岩传》“是岁,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,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,州县肃然,莫不震惧。”这里说河北地区包括“五十二州”,据《隋书》卷45《杨谅传》“十七年,出为并州总管,上幸温汤而送之,自山以东,至于沧海,南拒黄河,五十二州尽隶焉。特许以便宜,不拘律令。”并州总管府即由河北道行台改置而来,杨谅所统辖的52州与元岩巡省的河北52州完全吻合,可知河北道行台还包括了今山西地区。这也是杨广以河北道行台尚书省驻治于并州的缘故。


隋代的行台区与北魏末年和北齐的行台区有所不同,北魏末年和北齐的行台区主要属于政区的性质,隋代的行台区则兼有军区和政区双重性质而以军区性质为主,它的设置主要着眼于战争和军事的需要。因此,隋代的河北道行台不完全属于政区的范畴,但它的设置已经为唐代河北道政区正式设置准备了必要的历史条件。


唐贞观元年(627年)二月,唐太宗鉴于民少吏多,开始对政区制度进行改革,除并省州县之外,又因山川形便,将全国划分为十道,河北道便是其中之一。不过这时河北道只是监察区,还不是行政区。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),又“分天下为十五道,每道置采访使”(《旧唐书》卷38《地理志一》。),诸道开始具有了政区的性质。河北采访使驻治于魏州(今大名),魏州成了河北道的政治中心,河北道也成了真正的政区。唐代的河北道尽管不是最早冠以河北之称的一级政区,但从此以后这一区域的名称和地理范围基本趋于稳定,维持了几百年的时间,宋金时期的河北路即其延续,今日的河北省一称也来源于此。

 

作者 |孙继民

 本文原创,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 

本文地址:http://fmiwue.riyuangf.com/quote/18924.html    迅易网 http://fmiwue.riyuangf.com/ , 查看更多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0相关评论
相关行业动态
推荐行业动态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鄂ICP备2020018471号